2002年10月31日,状元秀姚明在NBA的赛场上演了首秀。在休斯敦火箭队客场挑战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的比赛中,22岁的姚明,2.26米的身高,鹤立鸡群,身材却很单薄。11分钟,0分2个篮板、2次失误,数据略显尴尬,他却说:“蛮好的,接下来只要得分,就是进步。”
之后的十年,姚明成为火箭队的中流砥柱,是NBA最好的中锋之一。
如今,一晃已是二十年,初登NBA的画面,仿佛还在昨日。姚明为中国篮球的后来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回了国内、取长补短,更为中美篮球间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从姚明4岁开始,新民晚报就是第一家报道姚明的媒体。从CBA到NBA、再回到中国篮协,本报记者一棒接一棒,记录下姚明在中国篮坛乃至世界篮坛刻下的每一个印记。今天,本报请到当初伴随姚明初登NBA的亲历者,忆往昔,聊聊姚明为何给中美篮球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力。
选秀前的不眠夜
2002年6月26日深夜,恰逢韩日世界杯,在新华社值班的徐济成接了好几个越洋电话。电话里是心急如焚的火箭队法务顾问高德伯格和NBA中国公关部负责人张秀清,他们表示,先要拿到中国篮协发出的澄清信,火箭队才能在选秀大会上选姚明。而中国篮协遵照国际篮联的规则,表示只有球队选了姚明,才能发澄清信。
高德伯格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没有澄清信,我用了第一选秀权,姚明最终却不能来,那我就是世界第一大傻瓜。如果我们不选他,被后面的球队选走,而他又有了澄清信,那我们失去了这样的天才,我也是天下第一大傻瓜。”电话里,徐济成建议:“这是两个体系之间的衔接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彼此之间的信任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方式,在选秀前向中国篮协证明,一定会选姚明?”
很快,从火箭队传来消息,他们将马上在休斯敦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火箭队将于北京时间27日7:30举行的选秀大会上正式选择来自中国上海的姚明,此时已是当天凌晨2点了。
与此同时,中国篮协马上将澄清信发了过去,由于时间紧迫,火箭队火速请工作人员现场翻译,并请张秀清把关。几乎是一个不眠之夜,一大早徐济成便赶往NBA设在建国门外交公寓的第二选秀现场,主持姚明的现场选秀连线,并做现场翻译。
徐济成说,二十年前,两个不同的国度和体育组织之间,很多事情都要从基本规则和概念讲起,沟通是办成一件事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素。“姚明从登陆NBA开始,他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都需要沟通,都需要摸索。”
教练的求贤若渴
事实上,早在2000年之前,就有球探看中姚明,当时在金茂大厦,NBA有关方面同姚明的父母以及上海男篮相关领导见面。此前,李秋平在美国交流访问时,也曾同达拉斯小牛队总经理小尼尔森聊起过姚明,小尼尔森给出的建议是,若姚明不满20岁就参加选秀,各队给他的评分不会很高,对今后的长远发展不一定有利,最好能再打磨下技术,等时机更成熟。李秋平赞同这样的说法,同时也觉得,CBA的平台对姚明来说太小了,他未来应该去更大的舞台发挥作用。
2000年悉尼奥运会,刚满20岁的姚明是“中国移动长城”中最年轻的一位,同美国梦之队的比赛中,姚明既有多次盖帽又有得分上双。李秋平和徐济成,都明显感受到了姚明身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能力:“那场球他看清了自己的实力,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悉尼,火箭队主教练汤姆贾诺维奇和前苏联男篮功勋教练戈麦尔斯基颇为关心姚明。戈麦尔斯基用排比句称赞姚明:“我从来没见过一个2米26的大个子,身体这么协调、速度这么快、基本功这么全面,投篮手感这么好……还肯听教练的话。”作为传奇中锋萨博尼斯的教练,他急切地拜托徐济成,“请转告中国篮协,把姚明给我,两年后又是一个萨博尼斯!”
汤姆贾诺维奇则想要了解姚明的生活经历,他问,上海的篮球环境怎么样?有兄弟姐妹吗?他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徐济成告诉他:“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展篮球的城市之一,有100多年历史,姚明的父母是上海队和国家队的主力队员。”
很快,火箭队总经理道森和主教练汤姆贾诺维奇特意来到上海,还是在金茂大厦,汤姆贾诺维奇问:“最后一次进攻,可以交给姚明完成吗?”李秋平斩钉截铁道:“完全可以,姚明的投篮很准。”
技术上,姚明完全没问题,李秋平只是担心他的身体,同奥尼尔这样的中锋在篮下对抗,体重和力量差一个档次。“不过那都可以练,姚明的身材条件好,下肢粗壮,相信通过NBA训练师的帮助,他一定可以站稳脚跟。”
2002年,姚明22岁,如果还不去NBA,就要超龄了。李秋平觉得,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上海男篮拿了冠军,姚明去NBA选秀的事情也办妥了,这样的结局对中国篮球具有深远的意义。
休斯敦人的热情
“那个年代,大家对东方文化感到神秘,很多人似懂非懂。”在美国长大的姚安鸿坦言,姚明的到来,很好地展示了中国人的形象,他幽默、谦虚。
还记得第一个主场比赛,当姚安鸿进入场地时,很多球迷先冲着他喊“YAO”,讨论他是不是姚明。因为姚安鸿身高有1.93米,而普通人对于2.26米究竟有多高,完全没有概念。
休斯敦的球迷对姚明期望值有多高?一次朱骏炜同姚明去吃饭,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提前帮姚明结了账。老太太对姚明说:“我和丈夫都是火箭队的球迷,我丈夫说,姚明这个大个子来到这里,一定会给球队再带来一座总冠军奖杯。但是我丈夫前不久去世了,今天能见到你,同你说这些,算是完成了他的心愿。”姚明很感动,不停地说谢谢,“我会尽力的。”
姚明来到休斯敦,不只是令当地华人感到兴奋,很快,各种肤色的球迷,渐渐地被他的表现所折服。“观众席上,很多女生穿旗袍、很多男生穿姚明球衣……”在姚安鸿看来,姚明将中美篮球之间的桥梁架了起来,这是他的人格魅力。“十年里,毫不夸张地说,休斯敦无人不识他。姚明确实将中国的文化,恰到好处地介绍给美国人,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一周前,姚安鸿搬回休斯敦,重回火箭队商店,他发现,在火箭队的退役球星里,只有奥拉朱旺、德雷克斯勒和姚明的球衣还在售卖。
勤奋十年如一日
很多人觉得,姚明天赋异禀,有身高、有手感,但姚安鸿看到了姚明初到休斯敦时的艰辛。“他刚来的时候只有275磅(约125公斤),教练团队觉得他太单薄,给他制定增肌方案,有利于对抗,他很辛苦地去锻炼,次年就练到了315磅(约142公斤)的体重。五六年后,健身房里最重的哑铃,只有他在举。”姚安鸿指出,他的力量是后天练出来的,“姚明臂展不长、弹跳也不算好,所以他必须靠更多的技巧和头脑去打球。”
当时的休斯敦,“好山好水好无聊”,姚安鸿笑言,“姚明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我约他吃个盐酥鸡、绿豆冰,他基本上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球场上。他知道自己欠缺什么,需要加强什么。”甚至连他的座驾,也只有一辆,姚安鸿说,姚明是自己见过的篮球明星里,唯一一个只开一辆车的。
一般而言,大牌球员在赛前十分钟投篮热身,但姚明总是提前一两个小时热身。朱骏炜问姚明为什么,姚明说:“这是我的习惯,好的习惯改变了,就不是好事情了。”姚明为什么能成功?在朱骏炜看来,唯有勤奋。火箭队10点训练,姚明一定9点前到,十年如一日。
重情重义一辈子
不过,姚明却说自己能在NBA立足,必须要感谢三个人。第一个要感谢的,是鲁迪·汤姆贾诺维奇。他像慈父一般,耐心教导自己的小孩,让姚明这个从东方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对NBA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因为生病,汤姆贾诺维奇仅仅带了姚明一年,之后就是性格火爆的范甘迪接手。姚明曾不止一次向朱骏炜感慨,“幸好我先遇到了鲁迪,然后才是范甘迪。如果这个顺序反一反,或许我的职业生涯没有那么顺。”
但严格的范甘迪,也是姚明要感谢的人。正是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督促姚明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即便已经如此勤奋,姚明坦言,自己仍需要鞭策。
第三个要感谢的,是弗朗西斯。在NBA的更衣室文化里,新秀要给老大提鞋。姚明只给弗老大提了一次鞋之后,弗老大对队友说:“以后不提了,姚明就是我的兄弟了。”无论场上还是场下,弗朗西斯给了姚明很多帮助。次年,弗朗西斯被交易到奥兰多魔术队,火箭队去打客场时,两人第一次变成了对手。朱骏炜的镜头里,记录下了有趣的一幕,姚明犯规,弗朗西斯罚球,投中后弗朗西斯习惯性地要同姚明击掌,姚明也伸出了手,突然间两人同时意识到不对,赶紧放下了手……
重情义,是大家对姚明的一致评价。从2002年NBA选秀大会的北京分现场,到2011年“明谢”退役仪式被姚明特邀担任主持人,徐济成见证了姚明NBA生涯的起始点。而在休斯敦火箭队举办的姚明球衣退役仪式上,姚明邀请姚安鸿坐到场地中央,当做是他的家人。姚明入选名人堂的仪式上,他将李秋平和启蒙教练李章民邀请到美国,在现场回忆了一段段师生情。至今,每当姚明回到上海,他总会抽时间和朱骏炜吃个饭,聊聊上海体育……关于二十年前的一点一滴,他们说,动人的故事太多太多。(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场外音:文化符号
康平路95弄,姚明出生的地方,邻居朱骏炜同姚明一起长大。朱骏炜记得,小时候因为身高的关系,姚明比较内向,不太和外人说话。长大后,姚明变得善于沟通,这同他成为职业球员后,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有直接关系。
正因如此,呈现在中美球迷眼里的姚明,总是风趣、幽默的形象。
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众人对姚明的一致评价。徐济成透露,姚明真正看到NBA中锋比赛的实况转播是1994年的NBA总决赛,火箭队的奥拉朱旺对阵尼克斯的尤因,他才14岁。18岁时的姚明在讨论,NBA的中锋都是怎么练力量的,比如尤因。那时候,他已经在为将来做准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他很清楚,要想融入新球队、新环境,除了语言上的沟通,还有中美篮球文化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从这一点来说,姚明是从文化背景和联赛环境去融入NBA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后来去NBA闯荡的年轻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并提供了很多经验借鉴。”徐济成说,“特别是现在中国篮球的后起之秀,都希望到海外联赛磨炼,比当年姚明经历的障碍少了许多,保障也多了很多。但是年轻人闯荡世界篮坛最重要的前提是,他们还要具备姚明当年状元秀的实力,至少在CBA中,在他们的位置上要做到最强。”
姚明早已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他让中国人在美国人擅长的领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然后回到祖国,作为中国篮球先锋、启动中国篮球的改革,扬长避短。在姚明身上,姚安鸿看到了使命感。“如果2008年不着急复出,或许他的职业生涯可以更长久,但家门口的奥运会,姚明自己铁了心要打。如果不去中国篮协就任,他早就可以享受人生,但他却卸下所有的商业合同,因为他纯粹想为中国篮球付出。”
李秋平还在带队,徐济成加入篮协,每次相遇,姚明总会邀请他们聊一聊,听听基层的想法,不只是中国男女篮,还有青少年篮球。(陶邢莹)
受访者:
徐济成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著名篮球评论员、中国篮球协会党委委员
李秋平 上海久事男篮总教练
朱骏炜 前五星体育、体坛周报记者 现任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安鸿 姚明好友、休斯敦火箭队电台主持人